close

女友在我入伍後,算準了每堂休息時間,要求我每節下課都要接她的電話,不然就會不停狂call……,她對我的愛是正常的嗎?

他很有吸引力,為人風趣且高富帥,朋友都很稱羨。有時我工作累了,回到住處只想休息而不想有親密行為。每次拒絕他,他就會疑心病很重,出門喝酒,在網路裡尋找約會對象。我的男友人格有問題嗎?

多金的男人總給我堅實安全感,可是交往一陣子後,我都會被他們抱怨過分投入工作、付出關心不足,而被要求分手,最後總被對方嫌棄只為了錢而交往,選擇一份好姻緣不都這樣嗎?難道我有問題嗎?

「關係成癮症」讓愛情變調

愛情怎麼會變調,究竟在哪方面出了問題呢?

心理學博士韋茨勒(Scott Wetzler, PhD)提出「關係成癮症」,可以幫助說明這些求助者的難題。

他認為,在人際關係中某種程度的不健康依賴,就會造成關係成癮症。

「靠著別人需要自己、依賴自己,以確立自己的人生價值,獲得心理滿足」,以致雙方都變得更加依賴,陷入不健康的「需要與滿足」的關係迴圈。

許多求助者內心被童年創傷陰影左右,不再與他人(照顧者)產生連結,內心萬分無助;成年後寄託愛情關係渴望連結、隸屬於某人,藉由與能填滿他們破了洞般的空虛心靈,他們才終於可以感到安全。熱戀時努力討好滿足對方內心的渴望,同時也期待對方來彌補自己早年所匱乏的愛。

《身體的情緒地圖》一書作者寇維爾(Christine Caldwell)認為,上癮症其實是「人對『成長時期不被滿足的需求』(好比來自父母無條件的愛),所做出的一種生理上的回應」。例如:成年的菸癮可能是童年口腹之慾未能滿足的回應。香菸是用來翻散和減輕「重要需求的不被滿足」所帶來的痛苦,它能夠短暫提供快樂、安慰、與次要滿足的替代品,替代了無法再持續滿足的奶嘴或母親的乳頭。

當明知對方無法給予所期待的愛時,內心的困頓、焦慮、沮喪,讓身體更加痛苦,就使出情緒勒索,要讓對方順從和付出,這結果反而越強化身心「酬賞反應」,日久爭吵成了家常便飯,卻又反而再次重複驗證童年的痛,反覆拉扯不甘願離開這份過度依賴的關係。此外,關係破裂時,關係成癮者往往會發展出次要滿足的替代品,如酒癮、賭癮、性癮、藥癮等,直到再次從愛情中滿足所匱乏的愛,其他成癮問題才能再度暫時消失。(推薦閱讀:情緒勒索 偏執的愛來自渴望

自我檢視關係成癮指標

1. 越來越能容忍他人的不當行為

例如:對於伴侶顯著的疏離,漠視感覺、意見,越來越能忍受和忽略。

2. 越來越依賴對方

例如:個人的需求和欲求,漸漸都變成對方要負責的事情,視對方滿足為理所當然。

3. 越來越疏於自我照顧

例如:不再穿戴打扮,忽略用心修飾自己的儀表。

4. 感覺麻木

例如:愛情關係中不斷歷經一波波的痛苦、憤怒、恐懼、羞愧和嫉妒,而感到麻木無助。

5、不切實際地期待無條件的愛

例如:嚴重貶低自我價值,透過不斷地心力與勞力、金錢付出,來期待對方能懂所渴望的無條件的積極關懷。

6. 愛恨交加瀕臨結束感情階段

感覺伴侶在虐待自己,同時,也在虐待伴侶。其中一種形式的虐待,就是看不見別人如何對他們好,而在伴侶意圖親近而非疏離時,也同樣視而不見。

改寫「心理劇本」,治療關係成癮症

1.每個人的愛情故事裡都可以找出左右自己人生的「心理劇本(Script)」。從臨床實務中不斷見證關係成癮症都是源於心理劇本的負面影響。

2.童年時期遭受父母的遺棄經驗,努力改善被遺棄的陰影,從愛情中找一份安全信任感,幫助自己重拾對人的信任,在愛情裡中尋找一份免於分離的情感歸屬。

3.家庭經濟貧困,在愛情裡尋找可以用金錢找回的生活安定感。

4.家庭內管教暴力與情緒虐待,在愛情裡尋求一份理性關懷與尊重。

5.重男輕女家庭文化,在愛情裡尋求身分角色的認同感。有的人只是要一份被肯定,來補償家人從未給予的讚美而空虛的心靈,卻讓自己成為工具人不斷付出辛勞。

6.父母嚴苛限制孩子的自主發展,在愛情裡尋求不被干涉的自由。

7.有人覺得孤單,未曾獲得家庭的溫暖,在愛情裡找尋可以陪伴自己的人。

在心理諮商的過程中,我使用「生活腳本量表」客觀測量12種心理劇本的強度以及5種獲得被愛的生活驅力所組合出來的一套心理劇本,協助當事人回溯人生故事,看懂愛情裡的期待與心理劇本的關聯性,幫助伴侶在愛情中建立相互認可的心理界線,不再因心理劇本引發心理界線模糊造成混亂與衝突關係黑洞。

愛情不該成為關係成癮症的溫床,如果只是一味聽命於童年創傷陰影的心理劇本、依賴不健康的愛情補償過往的空虛,忘了回歸自己,找回自我滿足的力量,人生必然朝向輸家結局。懂得愛自己、愛對方,不再以心理遊戲支配對方、互虐,才能擁有真正幸福的愛情。(推薦閱讀:畫一張「愛情地圖」吧!

 

本文作者為漱心坊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江垂南

2006年開啟「關係治療法」訓練—這是一門透過學習認識人際互動的內涵,改變人際關係與心理健康的知識與方法,以促進人際關係與心理健康一起成長的理論與技術。不僅運用於心理治療改善焦慮、憂鬱、心理創傷等,且幫助伴侶關係修復、增進親職功能,人際關係溝通與諮詢。他提醒大眾敏銳覺察生活裡各種負向關係加諸於己的包袱,每個人可選擇走出悲劇人生劇本,活出自我。著有《看懂關係,療癒心靈》、《看見親子關係的美好》等書。

<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,不代表本社立場>

 

心得:看完本篇文章後發現,影響一個人的心理的最大元素多半來自家庭,而且在小的時候受到的影響最為嚴重,可能會引發後天心靈的發展。關係成癮症就好像社會新聞上的恐怖情人,另一半必須付出所有才能讓關係成癮症的人滿足,我覺得這個不是病,而是自己跨不出去自己的界線。好在現在有許多管道可以諮詢、抒發,可以輔助並引導關係成癮症的人。

文章連結:https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blog/blogTopic.action?nid=3268&from=copyshare

 

arrow
arrow

    台灣好東西家擔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